1837-1838年冬莱比锡音乐生活

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每年的音乐季都安排在冬半年,且提供通票发售,均在布商大厦音乐厅举行。在通票范围之外,乐团每年还会举行一场公益音乐会,将演出所得的一半捐给政府相关部门,用于救济穷人。乐团几乎每年都会额外举办一场音乐会,以补充乐团退休成员的养老基金。此外,乐团还有许多不定期演出,主要是表演者、客座指挥或作曲家的专场演出。

下面将按时间顺序,梳理布商大厦乐团在1837/38年冬音乐季的全部演出及节目单,尽可能地明确具体曲目,并对部分曲目和作曲家作简要介绍。

1. 1837年10月1日,第1场通票音乐会

曲目
第一部分 韦伯 《欢庆序曲》(Op. 59)
《自由射手》咏叹调
大卫 《小提琴协奏曲》
海顿 经文歌(Hob.XXI:1/13c)
第二部分 贝多芬 《第五交响曲》
简介

时任乐团音乐总监门德尔松在9月中旬前往英国,于19至22日在伯明翰指挥了一次音乐节,并在20日演出了自己的清唱剧《圣保罗》(Op. 36)。由于日程紧张、路程较远,门德尔松10月1日下午两点才回到莱比锡,勉强赶上指挥当晚举行的该乐季第1场通票音乐会。

音乐会的开场曲目是韦伯的《欢庆序曲》,随后又由Louise Schlegel演唱了《自由射手》第二幕中的咏叹调“Wie nahte mir der Schlummer”。

时任乐团首席的费迪南德·大卫新近创作了一首三乐章的小提琴协奏曲,现已不清楚其具体为哪一首(可能是Op. 3《第一小提琴小协奏曲》)。根据演出记录,乐团曾在1836至1838年上演过三部新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但均不是已出版的五首协奏曲。因此,大卫可能创作过八九部协奏曲,但有三四部从未出版。

2. 1837年10月8日,第2场通票音乐会

曲目
第一部分 施波尔 《第三交响曲》
韦伯 “阿塔利亚”咏叹调
克拉拉·维克 《钢琴协奏曲》
第二部分 贝多芬 《莱奥诺拉》第三序曲
莫扎特 《费加罗的婚礼》咏叹调
亨塞尔特 《引子与变奏曲》
贝多芬 《平静的海和幸福的航程》(Op. 112)
简介

仅仅时隔一周,乐团就再次上演了韦伯的作品——音乐会咏叹调“Misera me”(Op. 50),由Johanna Schmidt演唱;这位女高音还在本场演出的第二部分带来了《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咏叹调“E Susanna non vien”。

在节目单和演出记录中,本次音乐会所演的均为《莱奥诺拉》“第二”序曲,但实际上即我们现在所称的第三序曲。贝多芬分别为《莱奥诺拉》于1805、1806和1808年的三次演出创作了三版序曲,分别为现在的第二、第三和第一序曲。在1837年,演出采用的序号是按创作年代编排,因此标注为“第二”序曲。

本场音乐会的两首钢琴曲目均由克拉拉·维克演奏,此时她刚满十八岁。1833年,13岁的克拉拉完成了一首单乐章钢琴协奏曲的初稿,并由舒曼于1834年修改了配器,后来又给它加上了前两个乐章。由于舒曼的干预,克拉拉对自己的这部作品感到不太舒心,于是在协奏曲的成稿中取消了舒曼的修订,改回了自己的配器。然而,克拉拉自己的这部协奏曲并未收获太多掌声,但在下半场演奏的亨塞尔特变奏曲却反响热烈。坐在台下的有她的父母和舒曼。结束后,舒曼当着未来岳父岳母的面,与克拉拉交谈了几句。

自从克拉拉开始演奏亨塞尔特的作品开始,她就成了推广后者的重要人物。克拉拉的演出曲目包含了众多亨塞尔特的作品,其中一些已经成了她的拿手好戏,常被听众要求重复演奏。本次演奏的《〈爱的甘醇〉主题变奏曲》(Op. 1)是亨塞尔特第一部出版的作品(1837年当年出版)。他很清楚克拉拉的影响,因此也会把自己新作的手稿交给她演奏,也让她首演了自己的一些作品。

3. 1837年10月19日,第3场通票音乐会

曲目
第一部分 莫扎特 《D大调交响曲》
罗西尼 《赛密拉米德》咏叹调与合唱
门德尔松 《第二钢琴协奏曲》
第二部分 贝多芬 康塔塔《荣耀的时刻》(Op. 136)
简介

考虑到莫扎特的五十多部交响曲中有二十余部都是D大调(即便仅算编号交响曲也依然有一半为D大调),因此无法确定当日所演的具体为哪一首。随后,女高音Bünau-Grabau演唱咏叹调与合唱“Serena i vaghi rai”,出自罗西尼的歌剧《赛密拉米德》(Semiramis)。在这次音乐会上,门德尔松带来了自己最近创作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以手稿演出。这也是该曲的第二次演出,其首演正是在一个月前的9月21日——在伯明翰音乐节上,由门德尔松担任独奏。

4. 1837年10月26日,第4场通票音乐会

曲目
第一部分
马施纳 《吸血鬼》序曲
莫扎特 《费加罗的婚礼》咏叹调
卡利沃达 《大回旋曲》(Op. 80)
胡梅尔 《升阶经》(Quod quod in Orbe,Op. 88)
第二部分 施波尔 《第四交响曲》
简介

作为马施纳的代表作之一,自从九年前在莱比锡首演以来,歌剧《吸血鬼》一直是当地一大热门剧目,时到今日依然时有上演。马施纳的康塔塔《东方之声》(Klänge aus Osten)受到了舒曼的推崇,在后者的《天堂与仙子》中能看到马施纳的影响。

时隔不到三周,乐团就再次上演了《费加罗的婚礼》的选段“Giunse alfin il momento”,这次由Louise Schlegel演唱(仅在门德尔松任内,这部歌剧的选段就足足上演了将近二十次)。

卡利沃达是一位非常高产的作曲家,在当时同样大名鼎鼎,也备受舒曼推崇。他的创作涉及几乎所有体裁,不过我们现在主要关注的还是他的交响曲。这首《大回旋曲》是他为管乐创作的众多作品中的一首。Gresner是当时乐团的首席长笛演奏员,本次演出由他演奏独奏部分。

施波尔的《第四交响曲》,标题为“Die Weihe der Töne”,是基于Carl Pfeilfer同名诗作创作的交响曲形式的音诗,此次已经是乐团第四次演奏这部交响曲。在施波尔的所有交响曲中,它与《第三交响曲》是乐团最常演奏的作品,尤其是《第四交响曲》——仅门德尔松任内就上演了近二十次。

5. 1837年11月2日,第5场通票音乐会

曲目
第一部分 贝多芬 《第八交响曲》
莫扎特 《狄托的仁慈》咏叹调“Ecco il punto, o Vitellia
库默尔 《〈凯普莱特与蒙泰古〉主题幻想曲》
第二部分
韦伯 《奥伯龙》序曲
贝里尼 《诺尔玛》咏叹调“Casta Diva
贝多芬 《雅典的废墟》进行曲与合唱
简介

本次音乐会上,来自伦敦的女高音Clara Novello第一次亮相乐团的舞台,虽然她已经来到莱比锡一段时间了。在一周前的音乐会后,舒曼第一次见到了这位女高音,然而他此时心中所想的显然不是这位克拉拉:“[对我来说]世上只有一个克拉拉,可她却不给我回信!”

学习大提琴的人或许听说过库默尔(Friedrich August Kummer)的名字——他写过一些大提琴练习曲和教学用曲。但库默尔同样擅长双簧管,也会一些其它管乐,在德累斯顿宫廷乐队担任双簧管演奏员。作为作曲家,库默尔写有百余首作品。本次音乐会上演的这首主题幻想曲是基于贝里尼歌剧《凯普莱特与蒙泰古》而创作的,由单簧管与乐队协奏,但可能改编自作者某首大提琴作品。这次的单簧管独奏是同样来自德累斯顿的科特(Johann Gottlieb Kotte)。两天前的10月30日晚,舒曼第一次见到科特,经过数次演出对他颇为欣赏,后成为好友。舒曼为单簧管与钢琴而作的《幻想小品》(Op. 73)便是由科特在一次私人聚会上首演,当时克拉拉弹奏钢琴伴奏。

演出最后一首曲目是《雅典的废墟》(Op. 113)中的第六部分:进行曲与合唱。由于贝多芬后来为这一部分添加了新的唱词,并作为Op. 114单独出版,所以这里并不明确当时所演到底为哪一版。

6. 1837年11月6日,专场音乐会

曲目
第一部分 凯鲁比尼 《范尼斯卡》序曲
库默尔 《单簧管小协奏曲》
多尼采蒂 《托尔夸托·塔索》咏叹调
第二部分
库默尔 《大幻想曲》(Op. 26)
维厄当 ——————
普罗赫 《旅行者之歌》(Op. 14)
库默尔 《引子与变奏曲》(Op. 39)
贝多芬 《阿德莱德》(为单簧管改编)
简介

本次是库默尔和科特的专场音乐会。在此类专场音乐会中,所有曲目未必均由主角表演,同样也会上演相当一部分的助演曲目。在上半场中,库默尔带来了自己新创作的一首《单簧管小协奏曲》,由科特演奏。库默尔同时还带来了两首大提琴作品,均由他自己担任独奏:首先是基于《恶魔罗伯特》和莫利克的原创旋律而作的《大幻想曲》,由大提琴与乐队协奏;另一首则是基于贝里尼的旋律而作的《引子与变奏曲》,由钢琴伴奏。

本次音乐会中,作为助演的独唱有当时活跃于莱比锡的女高音Louise Franchetti-Walzel,演唱了多尼采蒂歌剧《塔索》中的一首咏叹调。著名的小提琴家维厄当也在下半场助演,演奏了一首小提琴独奏作品,其具体内容不得而知。莱比锡土生土长的男低音Wilhelm Pögner则演唱了普罗赫(Heinrich Proch)的《旅行者之歌》(由于原曲为男/女高音,故演唱时应该经过了音区调整)。

最后一首曲目则改编自贝多芬的艺术歌曲《阿德莱德》。科特绝佳的单簧管技术引起了听众的注意:这还是莱比锡的人们第一次见到单簧管吹奏双音,而且将中音区的两个六度双音吹得通透且持久。

留下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