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报菜名:普罗科菲耶夫的晚期作品

“写完《灰姑娘》的第二年,普罗科菲耶夫意外摔倒,得了脑震荡,对他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永久性伤害,不久之后他的职业生涯便宣告终结。”

看一个视频(B站,BV1Qk4y117GD)见到了这个观点,我有点难绷——哎谁让我是普罗科菲耶夫晚期作品爱好者呢。于是我调侃了一下并摸了一篇报菜名的玩意,报一下普罗在1945年后都写了啥以及准备写啥,并推荐一些他的晚期作品。

虽然很水,真的很水,但是至少能让你知道,他真的不是在摔了一跤之后就不写了。

普罗科菲耶夫:啊对对对,我1945年摔惨了之后不久音乐生涯就结束了,我后面八年都是白活的,《第六交响曲》、《第七交响曲》、《第九钢琴奏鸣曲》、《真正的人》都不是我写的,是另一个人死掉那天还在改《宝石花》,《战争与和平》也不是我自己修订的,《大提琴交响协奏曲》以及一票大提琴作品都是罗斯特罗波维奇和其他人合作的,是是是,行行行。

普二茶:我单方面宣布up的up主生涯在做完这个视频后不久就结束了,什么你说我看不见up后面做的视频,up你为什么看不见普罗的那么多杰作啊。

以下正文,进行一个菜名的报,很水,再次预警!


很惭愧,我也不知道该如何论述讲解普罗科菲耶夫晚期的风格形成,这个问题太过复杂。我只能说音乐风格的形成是一个卷积的过程,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时代需求、个人境遇、社会环境、个人思考都会不断影响音乐的风格。我只能在此大概描述一下普罗科菲耶夫晚期作品的风格:在保持原有个性和四条创作路线(古典、现代、运动和抒情)的基础上逐渐趋于明朗和简约;并概述一下他在1945年后写的和想写的东西。

1945年,《第五交响曲》(Op.100)首演大成功之后,普罗科菲耶夫从楼梯上失足摔下,差点离开人世。大病初愈的1946年,他创作了《第六交响曲》(Op.111),之后又写了纯真质朴的《第九钢琴奏鸣曲》(Op.103)。即使1948年遭文化整肃运动迫害,身心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他也没有停下创作的脚步。

他创作了清唱剧《保卫和平》(Op.124),歌剧《真正的人》(Op.117),也不断修订歌剧《战争与和平》(Op.91)。1949年结识罗斯特罗波维奇,给他题献《大提琴奏鸣曲》(Op.119),这位大提琴家还激励普罗科菲耶夫将《大提琴协奏曲》(Op.58)进行再创作,于1952年呈现出来二十世纪最精彩的大提琴协奏曲之一《大提琴交响协奏曲》(Op.125),这部作品甚至影响了后来的苏联作曲家的大提琴协奏曲创作,比如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一大提琴协奏曲》。

在《大提琴交响协奏曲》(Op.125)之后,他创作了最后一部完篇的大型作品《第七交响曲》(Op.131),这部简约而优美的作品问世即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并于1957年被追授列宁奖。

他还创作了舞剧《宝石花》(Op.118)——这部作品是苏联戏剧芭蕾和交响芭蕾转折之间的重要节点作品之一,并且直到他去世的那天仍在修订,就像up也提到了“他在生命的最后仍在创作”一样,所以我其实很难理解为什么up会说出那样的观点。

他在创作上没有止步,在探索上的热情也从未消退——当然,这二者其实本来就不该分开来看。罗斯特罗波维奇卓越的大提琴技艺帮助他了解了这件乐器的可能性,为《大提琴交响协奏曲》(Op.125)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也为他打开了大提琴创作的一扇窗,1953年他便积极地立项大提琴作品——精巧的《大提琴小协奏曲》(Op.132,完成了大半),《大提琴无伴奏奏鸣曲》(Op.134或133,只写了第一乐章)。同时他还有意向创作回到苏联后的首部钢琴协奏曲,甚至使用了双钢琴——为双钢琴和弦乐队而作的《第六钢琴协奏曲》(Op.133,可惜又是未完成作)。

值得注意的是,普罗科菲耶夫又一次启动了修改和再创作早期作品的计划——完成了现代风格的《第五钢琴奏鸣曲》(原Op.38现Op.135)的修订,准备修订《第二交响曲》(原Op.40现Op 136),以及根据《两首小奏鸣曲》(Op.54)创作《第十钢琴奏鸣曲》(Op.137)和《第十一钢琴奏鸣曲》(Op.138)。在他的这些计划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在试图用晚期简约明朗的风格让早期的作品以另一个姿态呈现,或者直接重生——就像他修改《大提琴协奏曲》(Op.58)一样。

为什么我会用“重生”这个词呢?请允许我暂时离题。因为就我们目前能听到的录音,对比《大提琴协奏曲》(Op.58)和《大提琴交响协奏曲》(Op.125),不少音乐材料都很相似,但是呈现出来的氛围和情感完全不同,前者是钢铁一般的,是未经打磨的原矿,我怀着一种观赏物件的态度去欣赏它;后者就像光洁的大理石,而且曲子“温和”得多,却让我彻底被淹没在情绪的海洋里。鲍里斯·贝尔曼(Boris Berman)录制过《第十钢琴奏鸣曲》(Op.137)现存的一分钟片段,将它与《小奏鸣曲》(Op.54)中的第一首e小调的对比,你同样会发现不少材料相同但是两首曲子的氛围截然不同,仿佛这就是两首没有关系的曲子一样。或许正如鲍里斯·贝尔曼所说“他会将乐句中部的材料截选出来,然后经过一番新的整合后,悄无声息地用到一个新作品中去”,所以,我使用了“重生”这个词。

在去世的前几个月,普罗科菲耶夫同时扑在《宝石花》(Op.118)的修订和这七个计划上(Op.132~Op.138),去世前几天,他还执意要为这些作品附上完整的标题,以便图个“这样作品就能完成了”的心理安慰。只是这个心理安慰并没有用,上述计划,无论是写新作还是改旧作或是二次创作旧作,除了修改《第五钢琴奏鸣曲》(原Op.38现Op.135)已完成,其他计划都随着他的突然离世而中断,留下无尽的遗憾——死亡,定格了普罗科菲耶夫在音乐的道路上全力奔跑的姿态。刚刚开始就已结束真是无比的讽刺,不知道普罗科菲耶夫本人这位擅长创作讽刺音乐的作曲家对此有何看法。


普罗科菲耶夫晚期作品推荐:

其实我提到的所有作品都可以过一遍就是了…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底下这几个
大家都是成熟的古典人了,我就不一个个扔链接了(笑),自己搜罢!
(主要是我太累了!)

《第九钢琴奏鸣曲》(Op.103)
《第六交响曲》(Op.111)
《宝石花》(Op.118)
《大提琴奏鸣曲》(Op.119)
《大提琴交响协奏曲》(Op.125)
《第七交响曲》(Op.131)
《大提琴小协奏曲》(Op.132)
《大提琴无伴奏奏鸣曲》(Op.134或133)

如果只能选三首,我推荐111,125和131
125一定要老罗的版本:
http://music.163.com/album/88733654/?userid=416514728

留下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